其他
今年是沙尘暴“小年”,但原因并不乐观
2. 点击右上角“…” 3. 点击“设为星标” ★ 和小千失联了?赶紧设为星标
2024年4月15日早晨,北京遭遇沙尘天气,城区建筑群被浮尘笼罩。视觉中国/图
沙尘暴“小年”可能是另一场异常气候事件的结果。多位学者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称,2024年2月,沙尘暴的常见源头蒙古国遭受了50年一遇的严重雪灾,积雪一度覆盖了九成以上的国土面积。这恰好导致进入春季后的土壤条件转好,起沙的时间延后,程度减轻。
这不意味着沙尘暴的威胁远离。相反,这场反常的雪灾就如同愈加频繁的沙尘暴一样,也是全球变暖下气候极端化的结果。
南方周末记者 海阳
微信号 HY34UU
haiyang050504@163.com
责任编辑 | 汪韬
nfzmgreen@126.com
2024年4月15日8:26,中央气象台微博发布的一张照片显示:那抹熟悉的黄色又弥漫在北京城上方,但沙尘中的楼宇仍然清晰可见。与2023年相比,2024年的沙尘天气显得静悄悄。根据沙尘天气等级划分,那抹熟悉的黄色只能被定为“扬尘天气”。华北人口稠密区域没有正面“吃土”,社交媒体上沙尘暴相关讨论降温。早在2024年2月,中国气象局就在一次发布会预测,2024年春季,北方地区沙尘天气过程次数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沙尘强度总体偏弱。减弱可能是另一场异常气候事件的结果。多位学者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称,2024年2月,沙尘暴的常见源头蒙古国遭受了50年一遇的严重雪灾,积雪一度覆盖了九成以上的国土面积。这恰好导致进入春季后的土壤条件转好,起沙的时间延后,程度减轻。这不意味着沙尘暴的威胁远离。相反,这场反常的雪灾就如同愈加频繁的沙尘暴一样,也是全球变暖下气候极端化的结果。
01
沙尘暴小年
4月15日可能出现沙尘天气早已被预测到,但最终存在感不强。当天18时,沙尘暴蓝色预警被解除。
至此,2024年第四次沙尘天气过程也告一段落,前后共历时3天左右。根据沙尘天气等级划分,只要有扬尘就构成沙尘天气,但只有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以下才可称为沙尘暴。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地区,今春目前以扬尘或浮尘天气为主。这和2023年同期的情况明显不同。2024年初,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表示,2023年是北京近十年来空气质量受外来沙尘影响最严重的年份。全年共有30天受到外来沙尘的直接影响,其中,4月中旬发生一次严重沙尘污染过程,造成2天6级严重污染、2天5级重度污染、1天4级中度污染。多位专家预测,2024年已确定为沙尘暴的“小年”。根据国家气象中心环境气象室主任张碧辉的统计,截至4月15日,今年春季沙尘天气过程次数(4次)较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偏少1次,较2023年偏少3次。至于未来状况,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刘芸芸称,预计4-5月,我国北方沙尘天气过程次数为5-7次,接近常年同期(6.7次)或略偏少,较2023年同期(9次)偏少;其中有1-2次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过程,强度总体偏弱。平均沙尘天气日数为3-4天,较常年同期偏少,较2023年同期(6.8天)偏少。不过,新疆南部和内蒙古中西部等少数区域依然出现了沙尘暴。2024年2月17日,在吐鲁番市鄯善县一处收费站,有交警提供纸板和胶带,替小车“修补”被沙石砸碎的车窗;3月27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发布沙尘暴红色预警,漫天沙尘将天空都染成了橙色,当地紧急采取了停工、停课、停产、停运措施;4月13日下午,内蒙古满都拉口岸的沙尘形成一道百米“沙墙”,能见度降至500米以下。即使没有遮天蔽日的黄沙,沙尘暴也在以肉眼不可见的形式威胁人类健康。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副教授米莱(Mikalai Filonchyk)注意到,4月14日这天,兰州的空气质量指数几乎都是500。
02
暴雪降低起沙?
遗憾的是,A极端天气的平抑可能只是B极端天气猖獗过后的副产品。在沙尘暴的常见源头蒙古国,罕见的雪灾间接改变了沙尘天气进程。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蒙古国持续遭受特大雪灾。根据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披露,雪灾的规模创下近50年以来纪录。灾情严峻时,全国有90%的土地被雪覆盖,最深处达60厘米。部分地区遭遇严寒,温度最低跌至零下47℃。
当地时间2024年2月22日,蒙古国,寒冷的天气里,一个传统蒙古包帐篷。视觉中国/图
影响沙尘暴的因素通常有三项:风力强度、地面土壤湿度、地表植被覆盖度。长时间的积雪对后两项因素都有影响。米莱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大雪覆盖下的荒漠地表不容易起沙,间接减轻了沙尘暴的强度。此外,地表冰层随天气转暖后融化,水分也有助于滋养植被。这些植物的根系有利于防沙固土,同样可以减少起沙。但降雪也不能完全消解沙尘暴风险。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副研究员魏科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如果气温升温,土地解冻,沙尘仍会发展。“今年3月以来,我国北方与蒙古接壤地区的温度升幅比较高,还是有助于沙尘发展。所以5月份的沙尘情况还不好说。”
蒙古国地理位置特殊,一旦荒漠化的土地暴露在外,就极易成为沙尘的来源。米莱表示,蒙古国位于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西伯利亚高压干燥而寒冷,利于形成沙粒,而阿留申气旋则影响大气压力和风向,间接影响沙尘暴的强度和方向。
沙尘暴是否进入中国境内,关键在于蒙古气旋的走向。魏科介绍,中纬度的西风带发生扰动之后,一般会形成逆时针的蒙古气旋。蒙古气旋的后部会有非常强的偏西北风,像一个旋转着的陀螺一样,将沙尘从蒙古地区带入中国。3月27日前后的第三次沙尘天气过程就是蒙古气旋东移导致。
03
脆弱的蒙古高原
蒙古国的冬季,经常遭遇雪灾,以至于英语中用“dzud”一词来专门形容蒙古雪灾,其发音就是蒙语“灾难”的意思。
蒙古雪灾分为多个种类。这个冬季除了降雪量格外大,另一大特殊之处在于“白灾”和“铁灾”同时发生。“白灾”指积雪太厚使得牲畜吃不到草;“铁灾”指地表结冰冻住了牧草。雪灾之下,牧民成了最大的牺牲者。据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统计,截至2024年2月下旬,已有超过200万头牲畜死亡,最主要的死因是缺乏草料。雪灾也威胁到人类,从2023年11月-2024年3月,蒙古国紧急情况部门接到了至少89起人口失踪报告。天气已经转暖,但牧民们更害怕的是夏天的干旱和冬天的雪灾同时发生。如果干旱导致牧草稀缺,牲畜不能在夏天储备足够养分,它们挺过严冬的希望便更加渺茫。不幸的是,无论是干旱还是严寒,在蒙古高原都变得愈发常见。根据蒙古国环境与旅游部2018年出具的一份报告,蒙古雪灾的强度自1990年代以来有所增加,预计冬季降雪量在未来将增长10%至14%。该报告的主编Batjargal Zamba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北极变暖后,冷空气与南方较暖空气温差缩小,导致二者碰撞形成的极地高空急流减弱,使得更多北极的冷空气进入蒙古。另一方面,蒙古高原正在经历异常的气温飙升。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陈云团队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蒙古高原已成为北半球陆地升温最快的区域,是平均速度的三倍。高温引发的干旱会使地表植物死亡,土地干燥而松散。最终在气旋作用下,成为穿越国境线而来的沙尘暴。根据蒙古国科学院2015年开展的调查,蒙古全境77.8%的土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与退化。其背后既有气候变化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创始人马军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蒙古国过去数十年间的矿业开采和放牧活动造成土地严重荒漠化。高原气候本就敏感脆弱,“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蒙古高原呈暖干化趋势,使得这个本就脆弱的地区进一步加剧了脆弱性。”2021年,蒙古国推出“十亿棵树”计划,要在2030年前种植十亿棵树。2023年,蒙古国林业部门通报称,截至当年10月已植树4150万棵,这一年,蒙古国储备了近6300万份树种和树苗。然而对饱受沙尘暴之苦的公众而言,现在乐观还为时过早。魏科表示,蒙古国南部区域有着大片的戈壁荒漠,一些地带的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并不适合树木存活。在宜植树的地区,和“防护林”的字面意思不同,种树并不能直接拦截上千米高空的沙尘运动,主要是阻止水土流失,防止本地起沙;而且,防护林的作用也要到十几二十年后才能看到成效。“中国可以和蒙古国更多开展经济合作,帮助蒙古国逐渐从传统的畜牧和采矿产业转型为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把破坏的土地腾退出来。”
校对 | 星歌 视觉 |李嘉宇本文首发于2024年4月17日南方周末转载、提供新闻线索请在后台留言更多阅读 ↓↓
“我们只治理‘人造’沙漠” | 专访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长卢琦
变热的沙源地蒙古国,温升速度是全球均值的3倍
沙尘暴哪来的?这问题居然争了20年!